政策利好不断,营地数量也在增长,露营地产业发展虽然暂处于萌芽阶段,但是从政策到市场层面,它的发展曲线是呈现上升趋势的。
产值高 ≠ 赚钱多
宏观看, 产业前景虽好,但剖析每个营地的成与败,却并不是按产业产值来衡量判断的,目前国内营地大多处于不亏损就是盈利的尴尬窘境,产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对露营地个体带来帮助,部分营地并不是现在不赚钱,而是一直都赚不到钱。
记者走访了北京怀柔区某营地,状况着实不容乐观。一眼望尽的园区内摆放着几辆拖挂房车和木屋提供住宿,这便是营地的所有业务。可能是营地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整个园区内只有两个服务人员。事实证明,也确实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因为营地内的游客人数也是寥寥无几。目前国内这样的营地并不少见,等到露营行业真正火热起来的时候,恐怕这样的营地依旧没有盈利能力。
缺少独立灵魂
目前国内营地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营地打着政策的擦边球,以营地的名义圈占土地,甚至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补贴,并没有对营地的商业化运营做出合理规划。另外一种是对营地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核心定位和商业赢利点。受限于房车保有量小的影响,将主营业务转为住宿,但是房车、木屋等特色住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具有吸引力。
目前所有营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看着别人的营地怎么做,忽略自身条件和特点,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结果出现了一批形式相同、缺少灵魂的营地,多数经营不善。于是便得出“露营地的春天”还没有到来,是市场不成熟的原因导致不盈利甚至亏损的结论。其实只不过是个体没有做好完全准备,而一味地等着产业的风口,还不如努力寻找自己的商业赢利点。
跳出营地做营地
关于营地项目的定位,一定不要局限在“营地”这两个字眼上,它既是一块土地区域,也是承载各种不同活动的平台。营地本该是个性化产品,每个地区的营地都有它的特点。同和山致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裁莫克力这样诠释营地,从消费者更深层次需求的角度分析,露营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休闲旅游行为方式,营地的作用更像是户外休闲的综合体,包含自然、好玩又自由的属性。其实并没有太复杂,搭建营地只是做一件让消费者亲近自然又能得到快乐的事,营地的建设一定是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营地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健康,相较于普通公园,营地更依赖并强化自然环境,需要设计适合多层次人群的自然体验。比如向营地填充星空帐篷、种植采摘农场等,让消费者有更多机会与大自然亲密交互。
区别于普通公园,营地吸引人气的首要原则是特殊体验,即“好玩”。小鸟房车创始人冯俊提到,消费者进入营地停留一天的消费水平大约为人均400 元,而停留两天的消费水平则约为1600 元,仅多一天,消费水平却是三倍的差距。有好玩的主题项目会大大增加客户粘性。将受众群体进行精细化区分,针对青少年市场、情侣市场、家庭市场、企业市场等不同人群设计既有特色又层次丰富的主题型项目,丰富了营地的内容,也增强了营地与消费者的互动性,从而提高用户留存率。
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城市情况和消费情况也不同,营地的打造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也不应该有一个固定模式,营地本身应该是一个非标品。不要再看其他的营地盈利不盈利,也不要再等着产业的东风何时到来,打造单体营地自身的壁垒,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个体的东风自来。
来源:越野E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