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精神,全面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发展目标
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基本建成。以商贸会展、岭南文化、滨海风光和休闲度假为特色,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标准全面接轨,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综合效益达到国际旅游先进水平,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门户。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接待过夜游客总量超过5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0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万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3%,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
全域旅游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珠三角地区全域旅游城市群,粤东西北地区绿色生态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加快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创建20个左右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40个左右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1.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加快海域、海岛、海岸带旅游立体开发,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滨海休闲度假区、海洋公园和滨海旅游产业园。支持广州、深圳建设邮轮母港,珠海、汕头、湛江等市建设邮轮访问港。
2.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大力发展乡村酒店和特色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连片开发。
3.增强红色旅游活力。传承发扬红色旅游基因,重点建设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品牌,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4.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培育本土营地企业品牌和营销服务平台,形成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业链。打造10条公共服务完善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和20个旅游目的地。
5.积极培育低空旅游。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景区、运动基地、城镇,建设低空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和推广低空旅游精品线路。支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装备自主研制,鼓励低空旅游产业园和航空旅游小镇发展。
6.加快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实现4A、5A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全面提升3A级以上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达到200个。
三、全面推动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城镇化。推动有条件的市落实《广东省城市旅游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引》,完善城市旅游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大型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文化休闲街区等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2.旅游+新型工业化。鼓励广州、佛山、中山、东莞等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重点打造中山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佛山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江门新会古典家具城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3.旅游+农业现代化。推动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和广东农业公园,挖掘农耕体验、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科研教育等功能,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4.旅游+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旅游与文化创意、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鼓励文旅小镇建设和文化演艺、传统节庆旅游品牌开发。
推动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医疗旅游产业。积极支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
推动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省情乡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推动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建成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企业和品牌。精心打造中国杯帆船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等一批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赛事。
四、提高旅游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能力
1.推进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相关重点区域的无线网络建设。推动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高风险地区物联网设施建设。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在景区的网络覆盖和应用。
2.加快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开展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应用示范、监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省、市、县三级旅游数据体系,建立旅游与交通、气象、统计、口岸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向社会开放。
3.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支持优质特色旅游商品在线销售,加大对老字号商品的线上推广与销售力度。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模式。
五、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
1.提升珠三角旅游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优化珠三角路网交通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2.重点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带)。推进旅游交通互联、信息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市场共建等,建设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培育旅游新增长点。
3.建设旅游风景道。主动对接东南沿海风景道、罗霄山南岭风景道、西江风景道、滇桂粤边海风景道等国家旅游风景道,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
4.推进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世界遗产、地标建筑、岭南特色山水、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等地标性核心吸引物为支撑,加快各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5.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针对国内和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突出广东旅游特色,强化沿线互补性旅游产品组合,重点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
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1.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厕所改造,着力推进旅游厕所技术革命,引导“第三卫生间”建设,推进厕所无障碍化,积极倡导文明如厕。“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5000座旅游厕所。
2.加强旅游交通建设。规划建设广东沿海景观公路,形成特色鲜明、东西贯通的沿海大通道。加快完善旅游目的地客运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多元化旅游出行接驳体系,提高旅游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和粤东西北地区有序建设一站式旅游服务集散中心。推动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及重点县(区)的主要旅游中心区、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场所加快建立旅游咨询中心。
七、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1.打造“美食天堂”旅游品牌。弘扬广府、客家、潮汕等广东三大菜系文化,支持文化餐饮“申遗”工作。依托广式点心、早茶、岭南名吃等广东特色美食,推出金牌小吃,支持“老字号”餐饮店发展。
2.创新发展多元化旅游住宿设施体系。推进住宿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业品牌。
3.加快推动旅行社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旅行社提高专业化、精细化市场开拓能力,积极开展跨业合作。
4.积极打造“乐购广东”。加快构建南粤特色旅游商品体系,打造全国旅游购物目的地。加大以石湾公仔、英德红茶、新会陈皮、广式腊味、客家娘酒、龙门农民画、潮绣、佛山剪纸、莞香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研发和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广东手信”。
5.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休闲娱乐业。依托特色旅游城镇和旅游小镇,加强高科技娱乐、时尚娱乐项目开发,完善城市公园、休闲街区、博物馆等休闲娱乐资源配置,构建主客共享的休闲娱乐业。
八、提升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水平
1.积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推行绿色旅游发展模式,鼓励酒店实施客房价格与水电、低值易耗品消费量挂钩,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出绿色旅游形象大使,加强绿色旅游公益宣传。
2.实施绿色旅游开发。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到2020年,创建15—20家生态文明旅游景区,全省所有5A级景区和60%以上的4A级景区内部交通运输采用新能源汽车,所有新修游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3.加强旅游开发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分类指导。
4.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统一绿色旅游认证标识,引导企业执行绿色标准。
九、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门户
1.加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用好国家双边、多边旅游对话机制和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东南亚、澳新及南太平洋岛国旅游交流与投资合作。扩大与国际友城的旅游交流。
2.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丰富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发挥广东在国家推动粤港澳对接广西、福建、海南等内地沿海省份战略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3.积极推进对台旅游交流。推动广东居民赴台旅游稳步有序发展,加强粤台旅游客源市场互送,提升广东居民赴台旅游品质、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广东客家、潮汕地区与台湾的文化旅游交流。
4.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积极争取扩大过境免签口岸范围,延长外国游客在粤停留时间。
5.规范赴港澳台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完善广东与港澳台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旅游执法协作以及旅游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及时通报并协调处理区域内旅游投诉案件,联合打击和遏制旅游违法违规行为。
6.加强出境旅游的服务和监管。完善广东游客出境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境外旅游保险、旅游救援合作。
7.实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长隆集团、华侨城集团、广东省旅控集团、岭南集团、腾邦国际、华强集团等大型旅游骨干企业输出品牌、“走出去”发展。
十、共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1.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积极推进重点贫困村旅游设施建设,集中资源抓好“八小工程”,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一个游客咨询中心和一个A级景区。
2.推动旅游创业就业。开展旅游文化创意示范园区、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旅游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举办中国广东“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大赛。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实施全省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水平指数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
4.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选聘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培育先进模范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广东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5.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旅游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景区客运索道、观光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以及漂流、蹦极、潜水等高风险游乐项目的安全监管,加强对景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
6.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标准宣贯力度,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强旅游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措施
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区(县)设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增强统筹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鼓励各地积极创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优化景区服务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景区管理相关制度,鼓励景区试行特许经营管理,强化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
推进导游体制和旅行社体制改革。配合推进国家导游注册制度改革,加快开展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充分利用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加强导游执业动态监管。保障导游合法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权益,减轻导游执业负担,打造星级导游服务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加大投入力度;3.落实旅游用地供给政策;4.创新金融扶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大型旅游企业和有条件的市、(区)县政府合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5.落实旅游财税政策。
加强法治建设。贯彻实施《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及《广东省旅游条例》。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1.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计划。2.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3.提升旅游专业基础研究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