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发布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下文简称“《规范》”或“标准”),这是全国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该标准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实施。
《规范》提出了特色小镇“1+X”的评定指标体系。其中“1”指的是共性指标,由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等三大指标构成;“X”则为特色指标,由产业“特而强”和开放性创新特色工作指标构成。
其中,“特而强”特色工作指标中又设置有产业专精发展、高端要素聚集、投入产出效益三个二级指标,并根据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历史经典等8类特色小镇产业特点,设置三级指标。
《规范》还在总则中指出了五个“突出”,即:突出特色个性,注重分类评价;突出产业核心,注重经济培育;突出质量示范,注重高端引领;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市场主体;突出科学操作,注重标准规范。
《规范》为特色小镇设定了打分体系,总分为1000分,最终,评定结果将共性指标和特色指标的评定得分汇总,800 分以上的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方可通过评定。
规定了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申请标准
《规范》明确了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规范》对评定对象也提出了要求,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可申请评定:创建时间 3 年以上;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等 4 类产业特色小镇,完成总投资 30 亿元;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 4 类产业特色小镇,完成总投资 50 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达 70%及以上;旅游产业特色小镇通过4A 级景区评定,其它产业特色小镇通过3A级景区评定或4A 级景区景观资源评估;规划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在社会上有较大的知名度,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公认度等。
官方微博、微信更新频率也被计入打分标准
在评定程序上,《规范》也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要求先经过自评上报,再进行组织评定。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申报数据的审核,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踏勘,综合评分后,形成评定报告。首次评定未通过的特色小镇,一年内可申请一次复评。
在评定内容及指标体系上,分为共性指标和特色指标,共计1000分。
其中,共性指标由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体制“新而活”3 个一级指标构成,总分400 分;特色指标由产业“特而强”和开放性创新特色工作2 个一级指标构成,总分600 分。
从具体得分项上来看,服务配套、智慧化建设、人口规模、景区创建、文化挖掘等都分别有不同的得分值。甚至具体到小镇官方APP、公众微信号、官方微博的动态更新频率也纳入了加分和减分的标准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分标准中,也可以看出对于产业、人才、创新等元素的鼓励。例如,在引入专业企业、特色产业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引进1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得10分”;引进国际知名、世界及中国500强、竞争力百强、中华老字号等不同企业的总部,新三板上市企业入驻均有10至20分的加分。
在专业人才集聚指标上,评分标准对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国家和省级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等入驻均给予了不同分值的加分设定,予以鼓励。此外,标准还设置了50分的开放性创新特色工作分置,这部分不设具体的评定内容,由申请评定的特色小镇自主申报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