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突飞猛进。公路体系不仅带动了空间内物质的加速流通,也扩大了人们的出行范围,是自驾游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截至2016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94 亿辆,驾驶人数突破3.1 亿,全国各类汽车俱乐部超2 万家,移动互联渗透率超40%,营地网络及汽车后市场日趋成熟,自驾游已充分具备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从行业层面来看,人均GDP 突破5000 美元后,旅游消费处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换和升级阶段。然而我国休闲游目的地稀缺导致供给相对滞后,供需错配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自主性强、个性化程度高以及时间较为弹性的出游方式,自驾游作为新型消费方式得以迅速崛起。2015年全国自驾出游人数达23.4 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游客总人数的58.5%。伴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自驾游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国内自驾游行业即将步入黄金发展期
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随处可见汽车影院、汽车快餐店、遍布各地的汽车旅馆,到专门为房车设置的露营地,汽车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形成了所谓的公路文化。
美国自驾游行业自20 年代爆发,60 年代末再次腾飞。中国目前正处在美国60 年代后自驾游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的关键时期,后续市场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将美国60 年代初的相关指标视为自驾游行业能否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判断条件,进而分析国内自驾游市场背景及消费属性变化,探究现阶段行业内具备商业逻辑及变现潜力的盈利模式。
美国自驾游行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30s-1960s):20 年代中期,罗斯福执政期间政府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公路投资作为国家战略性投资占GDP 产值的3% 以上,出行便利大幅改善,自驾游在全国兴起。
第二阶段(1960s-1980s):1960 年美国人均GDP 突破3000 美元,消费者逐渐产生对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并建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截止1970 年共筹集250 亿美元,美国公路密度提升近10%,自驾游成为美国人最热衷的旅游方式。
第三阶段(1980s 至今):80 年代中期,美国人均GDP 突破20000 美元。“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 Scenic Byways)围绕体验式自驾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旅游公路体系,与国家公园体系相辅相成,形成立体式旅游空间结构,将道路交通功能与景观价值相融合,增强沿途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资源掌控力决定产业链地位 盈利水平取决于运营能力
我国自驾游市场规模约为4500 亿,其结合了传统旅游及汽车后市场的复合型生态,产业纵深也较大,碎片化程度高,产品和服务在不同环节的相互衔接上存在差距。产业标准尚未建立、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单一企业较难形成完整的循环经营体系。因此,我们认为资源的掌控力度决定
企业在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盈利水平则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及良好的运营能力,进而借助资本力量对相关产业资源进行快速整合,实现品牌和规模提升。目前一、二级市场尚处于题材性投资阶段,拥有稀缺资源(景区、露营地、头部IP、社群基础)的公司将被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成熟的运营团队(专业性、创新能力、传播及影响力)将加速盈利回报,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