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改装厂出来的车,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了,千车一面!该去搞研发的不去搞研发,该去做个性的不去做个性,无论是大厂小厂,定位都是极其模糊的。今天咱们聊聊拧巴的房车市场吧;
同质化严重:
刚刚一位车友与我聊天,找了两家改装厂,对比了一下欧胜底盘C型,报价都在50万。两家除了底盘的那辆车,有些许不同,车内配置,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样的洗衣机,大宇的儿童洗衣机;
一样的驻车燃油加热器,伟巴斯特或者埃贝赫;
一样的空调解决方案,不是小鸟,就是家用;
一样的一样……
这个是个挺无奈的现实,房车厂家越来越向标准化靠拢,走车企模式,奔着量产走。问题你有量的时候再这么走啊,没量又没个性,各种配置一样,设施一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么?天下大同了?就不能搞搞研发设计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东西出来么,布局、设施,莫不如此!挺愁人的!
当然,大部分用户不愿意为创新买单,不愿意为研发、专利买单,更愿意坐享其成,有盗版不用正版的思维,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谁家有个新创意,只要好用,您放心,立马被同行模仿,不出半年你都分不清这种布局或者创意,是出自谁家的了!飞翔的那个后吊床就是例子,市场上完全拷贝他家布局的厂家多了去了,不也一样有用户买单么?用户就是这样,好用就行,管你谁家的专利谁家的版权呢,但长此以往,大家就等着别人家用脑子呗!反正只要市场上有新东西,我抄就好了!
细分“工”与“匠”:
前几天我在我群里,聊了几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我觉得套用在房车改装行业,也挺合适的。
什么是工?什么是匠?我说说我的理解。木工和木匠,干一样的活,但出的产品是不一样的。
简而言之就是学徒和师傅的区别、动手与动脑的区别、流水线运作与手工精工细作的区别。
工是不需要对结果负责,干就完了!通过模块、流水线,以最快的速度出产品。
匠是需要对自己的手艺负责,对出去的产品负责,对自己的口碑品牌负责!产品要经过打磨,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付诸于产品中。
总把工匠两个字放在一起说,但其中区别,大了去了!
咱们由于早些年物资匮乏,所有的东西,总喜欢搞起规模来压低成本。但那个毕竟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年代的需求,不能生搬硬套到每个时代。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追求物质生活、追求产品的品质,如果再去追求工业化流水线下来的产品,而不去追求匠心打造高质量产品的研发,是不是有点儿拧巴?
房车厂家的市场定位:
现在市场上支持个性化改装的厂家也越来越少了,为何?首先是一味做大做强做产量降成本的心理闹得!其次是费心思想的创意肯定是不值钱了,因为会丢!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手工做的东西用户也越来越不认可了,因为手工出来的东西,难免有些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对于看惯了工业化流水线出来的产品的用户而言,难免想盘它!
也开始有专业的配件生产供应商,如七狼这种的,专门生产各种配件,让手工作坊向着模块化转变。但也仅仅是初期阶段,要知道房车里包含了太多个性化需求,仅仅靠一两家供应商提供的简单模块化产品,远远满足不了房车流水线生产的需求。另外生产出来的配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唯一的好处,也就是降低这个行业的入门门槛吧。
即使出现了上汽大通这种主机厂通吃,既做底盘又负责上装的大厂,但短期也难以摆脱高定价的硬伤!即便上汽大通的RV系列能够把价格拉低,但依旧解决不了房车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又有多少用户愿意为了毫无个性话的产品买单呢?
拧巴的市场定位:
房车改装企业,定位模糊的情况很明显,大型的房车改装企业,明明该是走流水线量产的,反而有资金投入研发,但有产量也没销路;而小团队明明应该依靠自己独到的想法与特色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反而去学大企业想要靠“量”来吃饭?拧巴!真的很拧巴!
奉劝一下各个大中小改装厂、改装团队,都给自己个明确定位,自己算工算匠?如果奔着工厂化规模化走,你能否拉来足够的资金?这个市场是否有足够的量来支撑?如果算“匠”,你能不能拿出点儿独具匠心人无我有的产品?市场是残酷的,但对每个从业者也是最公平的。市场上最后活下来的,肯定是用户口碑传名,车友互相推荐的产品。没特色、没有独具匠心的设定,定位模糊,想工业化流水线的大跃进式发展,不肯“盘”产品的厂商,最后一定是要早早出局的。甭管大厂、小厂,能卖出产品的,才是好厂!
市场总有捣乱的:
现在的市场情况,无论是追求“工”的流水线规模化生产,还是追求“匠”的手工作坊,都很难把成本降下来,产品价格过高,质量又与定价不相匹配,高端用户不买账,初级用户也多是选择持币观望。
即便出现一些想在性价比上找突破的产品,十有八九也是质量有硬伤,多是偷工减料、如假包不换的质低价廉的次品。生产厂商也赚不到什么钱,用户也得不到什么实惠!
房车是不是应该放弃用户多元化的个性需求?放弃个性化定制,大家都去尽量量、开模、量产,来通过量来降低整体房车的售价?这么竞争,市场肯定是残酷的,用户也未见得能得到实惠!因为总有不守规则的一小撮投机倒把份子,通过剽窃他人设计,或者通过低价低质的方式,来破坏行市。
说到这里,我也只是抛出问题,无法解决问题。市场是多元的,当然需要个性化定制,也不能少了工业化流水线产品来制定标准拉低价格,也永远少不了自己不吃肉别人也别想喝汤的市场搅局者。我们无法左右市场,什么样的用户就能培育出什么样的市场来。什么样的房车适合中国的市场,真的不是这些自己给自己找定位的大小厂商决定的,而是由用户决定的。最后发展,可能依旧会是如此,高端有高端的玩儿法,平民有平民的需求。
用户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在一个并不完善的市场里,想寻找合适的产品,对于初级用户而言,确实有难度。但市场就是这么个市场,作为用户该如何选择?
我们无法左右市场,但能给初级用户一些选购的建议:
简单点说 ,如果为“工”付费,就去找走标准化的厂家,越正规越好。正规到一个螺丝母都不能变,所有的东西都走流水线与成熟渠道,用户也不用选不用挑的,付款就完了!虽然出来的产品不够个性,但质量大多是有保障的。现在阶段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越是规模化越难降成本,越是大厂的产品,价格越高!因为有工无量!另外,房车结构越复杂,理论上后期出问题的概率越大,拓展大于普通C型,普通C型大于普通B型,B型大于D型背驮,背驮又大于露营车。最不容易出问题的,肯定是最简单的产品。
如果愿意为“匠”付费,推荐去找支持个性化改装的厂家,与设计师好好聊聊你对于改装的建议与想法,并且,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设施,去实现他!那怕不圆润的产品,自己慢慢盘呗!优势是现在的市场行情,手工盘的东西比没量的流水线产品便宜的多,而且每一样需求,都是个性定制,用起来也舒服。
最后表明一下我的观点,我挺希望市场上多一些用心做事、用脑做事的“小”厂商的,匠心才能碰撞出火花,房车本来就是小众产品,个性化产物,哪儿来那么多量啊!用传统开厂的思维套用这个本来就量不大的市场,最后出来的产品,难免千车一面!希望发展中的厂商,能清醒面对,不要被“大厂”两个字蒙蔽了双眼。发达国家里依靠个性化定制的手艺人,才是最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