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现有教育体制的支持,如何在教育体制内开展营地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体验到营地教育,相信是很多营地教育从业者很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临沂国家级青少年示范性实践基地杨国梁校长的经验。本文根据其在“中国营地教育跨界之路”第二届营地教育与营地规划高峰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
杨国梁校长演讲实录:
今天,根据临沂国家级青少年示范性实践基地的情况,就“营地+教育”问题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我的汇报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沂基地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临沂基地的课程体系建设,第三部分是临沂基地近期的发展打算。
临沂基地的基本情况
临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通过的国家级示范项目,总规划面积是3000亩,总投资是30亿元,一期投资16.5亿元,建成了青少年综合实践区、动植物科普区、国防教育示范区和海洋生物科普区。
其中综合实践区占地是500亩,投资是6.5亿元,整体规划有素质拓展营地、野外生存营地、消防演练营地、户外交通体验营地、军事训练营地、足球训练营地、团队活动营地、生活学习营地以及人文科技馆、健康运动馆等九大营地、三大场馆,能够同时承载三千人进行活动和食宿。
2013年7月基地正式动工,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11月教育部在临沂基地召开全国校外教育工作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会。2016年11月中国国学教育促进会临沂培训中心在基地举办。
课程体系建设
基地也好,营地也好,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校外教育。说到做教育,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教育”。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古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在比较通用的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它们最终都归结为一种活动,并且这种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种目标,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来完成,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当然校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包括实践教育。
知道了什么是教育,我们要看为什么做教育。自90年代起,中央和中办都相继发文要加强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进入到“十二五”,教育部对校外综合实践场所进一步确定为综合实践基地,并且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补助,进一步要求把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学校建设同等对待,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到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把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评价体系。综合素质的评价被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十个关键词,其中有一个“考招改革”,就是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到了“十三五”时期,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统筹考虑。同时提出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筛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营地。在2017年的7月,教育部就开展了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的评选推荐工作。
以上是国家政策上对营地教育的一些利好。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怎么做教育?临沂基地对课程的理解是,所谓的课程通俗点讲就是活动遵循教育大纲,并贯穿一定的教育目标,活动就上升为课程。课程是基地的灵魂,也是基地发展的生命力,好的课程是基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对课程要求要有广度、深度以及领导度。
临沂基地对课程的设置原则,第一是学校能够开设的课程基地就不再开了,基地开设的课程都是学校受时间、地理、空间或者是设施设备的限制不能开设的。第二,临沂基地的课程设计要与校内课程相衔接,是学校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我们的课程要有助于校内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这两点解决了“学生愿意来”和“学生喜欢来”的两个问题。临沂基地的课程坚持“生命影响生命”的办学思想,秉承“体验快乐、探索智慧”的办学理念,践行“让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德育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素质拓展、文化传承等包含五大领域的课程体系。
这是我们基地课程发展的四个阶段。
临沂基地是2014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运营之初我们的课程就是“拿来主义”,到别的基地、营地参观学习,照搬过来。之后确定了自己的包括五大领域的课程体系。2016年,临沂基地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课程开发上鼓励自行研发,引入淘汰机制与激励机制。到了2017年我们就研读政策,确立课程主线。2017年初,国家两办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临沂基地就建设了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6月份临沂基地承办了教育部的课题,这时候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确立了五大领域。
9月份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大内容,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教育,我们根据这五大内容进行梳理,把德育贯穿了课程体系。
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德育引领。一是国家对德育的重视,新时期素质教育提出要以德育为先,国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小生一旦思想品德出了问题,那他学会的越多,破坏性就越大,所以国家现在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思政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以前也强调中小学生的德育,但是没有这个文件讲的更具体、细致,操作性更强。文件包括总原则和总目标,分解到高中、初中、小学各个阶段,从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对我们做出了具体要求。
大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的学生德育也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所以说应该是上有所呼,下有所应,基地就应该有所担当,积极作为。再一个就是基地的职责所在,学生发展的五个方面——德智体美劳,学校和基地应分工,学校强调的是德育知识的灌输,在基地我们就要做德育行为的培养。智是智力、智慧,体是从体弱到体强,劳是从懒惰到勤劳。同时,基地课程的宽泛性和灵活性,不是学校课程能够相比的。
课程体系需要围绕一个主题,突出特色,避免杂乱无章,所以临沂基地就选择德育引领整个课程体系。这样我们对临沂基地的课程体系按照德育的五大内容进行了梳理,有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临沂基地的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地完善和健全,2017年6月我们受教育部的委托,开展了关于研究制定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的课题研究。2017年12月我们被教育部审批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发展规划
第一,我们在做好研学实践的同时,做好、做强、做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实践活动的两点支撑。
第二,临沂基地计划在近期整合资源,实现共赢发展。比如说我们有基地+共建、基地+共管、基地+共享。在共享经济、开放经济的今天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第三,受互联网+的影响,尝试基地+互联网的模式,建设智慧营地。在自主选课、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实现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