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齐东祥:贯穿营地教育始终的核心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2018-02-27 08:51:00 点击数:

一起创办了营天下之后,齐东祥和爱人杨莉就一直在思考:中国的营地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期间,他们不断地参考国际教育体系,也不断地向国际顶级专家学习。对于中国营地教育行业未来的走向,中国营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营天下创始人兼董事长齐东祥博士说出了自己的心得。本文根据其在“中国营地教育跨界之路”第二届营地教育与营地规划高峰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

之前杨国梁校长讲了体制内一些营地教育的实践,营天下更多是面向C端市场,并向家长推广营地教育的理念,我们的产品是服务他们的。在现在的市场阶段,一个特别大的挑战是,我们要向家长传递营地教育的价值,我相信是每个机构面临的基本挑战。

为什么“营地教育”的叫法只在中国存在?我觉得关键的落点是教育,也就是营地教育重点是在教育上。其实自己有孩子之后,孩子慢慢长大,你就会思考怎么去教育他,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时候你会不断地去思考什么是教育。

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想得很简单,教育就是读书,就是上学,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目标就是考好分数,考好大学,然后再读研究生,觉得这就是教育。我觉得这还是现在大多数家长的理解。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考会慢慢超越这种理解,会觉得教育并不仅仅是学习学校里的科目,按照规定的去学。教育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慢慢长大,他会去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建立连接,和不同的人建立连接。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想培养一些怎样的人?来看看一些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接触过很多国际学校,很多学校采用的是IB的课程体系。

IB即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s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为3-19岁的学生提供智力、情感、个人发展、社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获得学习,工作以及生存于世的各项能力。

IB课程体系其实是世界上比较通用的课程体系,现在全球有超过4200多所IB学校,学生有一百多万。

这个课程体系里面会有对学生的Learner Profile(培养目标)。

Inquirers(探索者),要求学生要有探知的能力。其实人的学习是一种本能,我觉得体制内的教育相当“成功”地把教育变成了负担和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做作业到很晚。但学生作为一个人,自然地就会想了解这个世界,想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这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Knowledgeable(知识渊博的),我觉得就是对世界基本的看法、了解,这是显然的。

Thinkers(思考者),这一点更多强调的是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这个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其实它是一种技巧,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Communicators(交流者),就是你的沟通能力。大家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我们知道在工作当中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沟通能力,我们能和别人很好的沟通才是合作的前提,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Principled(有原则的),这是关于品德的东西,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情,要公平,要负责。

Open-minded(开放性思维),其实IB课程就是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最近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对错的标准是什么?其实你会发现,好多东西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IB课程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别人的看法可能和我不一样,他也可能是对的。就是说要接纳别人的观点,而不是说只有自己是对的。

Caring(乐于助人的),就是对其他人的关爱。

Risk-takers(敢于冒险的人),愿意去冒险,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

Balanced(平衡的),就是指生活当中的平衡,脑力、体力、情感的控制。

Refiective(反思的),就是自我的反思。

以上这些培养目标,有哪些是和课内的课程直接相关呢?其实大部分都不是。这些都是IB的教育目标,我们去看它和通常家长所理解的教育差别有多大。

这个是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相信大家更熟悉一些。

其实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也不想培养书呆子。会把全面发展的素质分成几块,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我们怎样对事情去做判断,这是太基础的东西了。对人的理解和关爱,对社会的推动等等,是这样一些东西。

健康生活这块,我觉得说的比较大,因为好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其实都是不能的。社会参与,大家也能看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爱社会,能照顾好自己,有自己的思考,有人文的底蕴,有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看看21世纪能力,这是美国一些500强公司从用人角度,提出的三大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图的上部分别是生活和职业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下部是一些学习环境的支持和课程标准。

展开去看,当然这是美国的一个体系,人们需要学习数学、经济、自然科学、地理、历史以及基本的公民素养这些东西。还有21世纪跨学科的主题,包括全球化的认知,对经济的一些理解,对公民责任的理解,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等等。

生活和职业能力,包括灵活性、适应性、自主性、自我驱动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责任心、领导力等。

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

信息、媒介和科技能力,就是说怎么去获取信息,怎么利用媒体,怎么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这样一些能力。

另外再和大家分享一下MTC(美国大学申请改革尝试),这是最近两年刚开始在美国推动的事情,是美国100多所顶尖的私立高中想对大学录取的流程做一个改革,它们联合私立高中去和好的大学做对接。我们知道美国大学招生的话,更多是基于成绩单和MTC的考试成绩。

MTC其实也会有不同能力的要求,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领导力、对数字媒体使用的能力、全球化视野、适应性、自主性、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品格等等。

整体看下来,这是几个不同体系对教育目标的定义,就是说教育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我们会发现里面学科的东西占的比例好像并不是很高,大家真正想培养成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落到营地教育,在营地里面培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能力?这其实是不用说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今天做什么事情。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人的成长维度分为几个层次:

现在学校教的和课外培训班教的东西都在最外面一层,也就是“事实与概念性知识”,但是现在的社会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5年之后的社会我们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教的东西有多少是会被快速取代的?我拿自己做一个例子吧。我是在北京海淀区的一个学校学化学专业,有一门课叫分析化学,去测量酸碱浓度什么的,我们花很多时间学习这门课。大学毕业之后我到美国去读法律,有同学到美国去读化学,发现这门课已经是自动化操作了。所以其实我们学的外层(事实与概念性知识)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取代的。在这样一个时代,哪些是不容易被取代或者不容易过时的,我们应该聚焦在这些方面。

我们其实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等。我想说的是,我们做营地教育,一定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家长,这是个大的趋势,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去更好地理解教育本质是什么。我希望大家把这些理念、教育的东西,整个贯穿在产品、市场、人员培训、执行等一系列行为中,最终给用户带来价值,最终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改变,他们就会跟你一直走。

这就是我的一个分享,可能有点抽象,但我觉得这是我们做营地教育的根本。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内容或图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电话:15810334530谢谢!

分享到6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