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美国约有1.5万个营地,其中每年有逾1000万美国青少年参加营地活动,美国营地协会(ACA)拥有2700家营地会员,每年影响到超过690万的营员,加拿大营地协会拥有9省的700家营地会员;在俄罗斯,青少年营地是政府每年耗巨款支持的项目;澳大利亚有超过400家营地,政府规定学校每年必须组织学生参加一周的营地活动。
营地教育其实就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及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让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而营地教育在国外15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营地活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我们过多关注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户外教育是营地教育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使学生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及心灵的全面成长。营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体验、激发,它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有效的补充。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与交流,也能学会妥协、选择、控制、展示与合作。”
营地教育的力量:培养成功必备的八大能力
一个好的营地,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式学习,将体验的过程逐渐内化,变成一种可转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用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在营地,孩子每天会参加各种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都会有很多小的环节,几天下来,孩子们能够得到几十甚至几百次机会锻炼自己的某一种或是某几种能力。
而国内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营地教育的产品并没有冲出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仅是将课室换一个地方而已。国外营地教育则更强调有固定的营地场所、营地建设、营地运营,能承载各种高要求的素质教育内容。
真正的营地教育,应该是对传统家庭、学校教育的补充,以团队生活的形式,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养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开阔孩子的眼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平台。
研学游,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围墙
研学游、营地教育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室“。学生参与其中建立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难免思维僵化,在离开学校后会甚至可能与社会和职场是完全不适应的。
而真正优质的研学游,可以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和感知自然与社会,通过不同的场景式学习,激发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从而形成前进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全面型的人才,而不仅是只会读死书的学霸。
事实上,研学游和营地教育就是帮助拆掉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让学生从严苛的分数体系进入社会实践中,弥补素质教育的缺失,实现孩子更多未知的可能,适应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磨砺和挑战。
营地教育,对很多国人而言或许是个新而时尚的概念。概念上,它是指通过自然环境或特定环境与配套设施,以各种兴趣爱好、营地活动体验、团队协作,从娱乐性、创造性、教育意义和潜能挖掘,给参营者以乐趣、体能、知识、处世、心理等健康发展和积极教育。作为青少年科学规划人生的理想教育方式,营地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认可。
来源:露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