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旅游是指不依赖固定房屋等人工设施,旅游者采用自驾车或徒步等方式自带设备,或利用特定露营地的设备,开展野外住宿、休闲、娱乐、训练、探险、考察等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休闲活动。露营地的类型,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山地型营地、乡村型营地、湖畔型营地、沙漠型营地、海岛型营地等。
国外露营旅游的现状
在国外露营旅游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它的雏形1860年起源于美国,当时是为组织青少年开展自然环境中的理想教育而发起的。
在美国
露营地总数超过了2万个,仅露营地的年收入就超过200亿美元,超过一半的露营地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设施,主要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正规的旅游营地服务项目种类繁多,从车辆维修、设备租赁、提供保险、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到户外活动等,都能为露营旅游者提供服务。
露营地总数约2.5万个,其体系相对完善,整体以中高端的度假型营地为主,侧重于亲近自然的野奢度假方式。营地将季节性活动和主题活动相结合,打造丰富多彩的营地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团体的体验。
日本是露营地建设最早的国家,目前已有3000多个露营地,其中69.2%的营地是国公有的。2017年露营旅游人次达到870万,实现了四年连续增长,其中女性游客占到了47%。女子露营以及奢华露营等形式、与游客年龄层呈多样化发展,露营文化已经深入扎根。
除了以上三地之外、加拿大露营地总数3000多个、澳大利亚2500个、南非1600个。很显然,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露营行业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中国露营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内露营行业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存在很多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支持
最近几年,国家对自驾游消费和相关新业态发展的积极态度,已经把自驾、露营地建设、房车等项目纳入国家鼓励支持产业目录,这些项目也得到了全国各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国务院31号文件”的出台,更是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为国内露营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私家车的普及
据相关数据介绍,2014年全年旅游人次为36亿人次,其中22亿人次选择自驾,占总人次的61%,人均消费1765元每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3亿辆,平均10人拥有1辆汽车。预计2020年私家车保有量将达到2.5亿辆,其中房车也将达到80万辆。特别是随着国内高铁和民航的快速发展,“高铁+自驾”,“飞机+自驾”的落地自驾方式也如火如荼。对广大没有私家车的大众旅游者来说,共享汽车、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和个性化发展,也为他们的旅游出行提供了多种实现方式。
2016年中国自驾游人数平稳增长,总人数达26.4亿人次,比上年增涨12.8%,占国内出游总人数的59.5%,从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从无到有,再从成为最大出游群体这两个阶段,正在进入讲究品质集约型发展的新阶段。
旅行方式的转变
随着3亿中产阶级的崛起,旅游消费呈现散客化、自助式特征。消费主力军的消费观和旅游观都在急剧变化,“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已经越来越过时,人们越来越注重旅途过程中看到的风景、感受到的快乐。再加上中国发展日益加快,国际之间文化交流越来越多,露营这个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度假模式,也必然会逐渐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国民对于个性化、多样化旅游需求逐渐增长,可以预测,未来我国露营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国内露营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增长迅速
2015年作为露营地发展的元年,2016年经历了发展的爆发年,2017年中国露营地产业开始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根据中商情报网报道披露,截止2017年12月,全国共有1273个露营基地,优秀露营地的年均营业额为1068万。
分布不均匀,总体落后于市场需求
华东、华北沿海地区仍为露营地发展领头羊地区,在2017年已建成露营地数量排名中位列前茅,华东和华北地区露营地数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同时露营地建设总体来讲落后于庞大的自驾游的游客基数。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从运营模式来看,则是以“景区联动+自建自营”和加盟为主,活动基本上围绕篝火、露天电影、自助烧烤、团建活动、户外运动项目开展,虽然项目本身颇具吸引力,但总体类型都比较单一,缺乏特点。
淡旺季使用率悬殊
据中商情报网披露,2017年中国优秀露营地平均出租率为38%,淡季出租率为20%,旺季出租率为93%,淡旺季出租率相差悬殊。
服务水平滞后
生意要靠天吃饭,淡旺季悬殊、资金供应链又容易青黄不接,这就导致营地的服务跟不上。有多少有能力的人会愿意把一年中大半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一个没有客流量的地方呢?即使有,不大可能拿到和能力相匹配的工资。这就导致营地的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对中国露营旅游行业的建议
1. 规范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从行业标准来看, 应明确露营地分级、 相关人员资格认证、 露营地经营管理 (范围、流程、 安全、投诉)等,使其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从法律法规来看, 应着力解决露营地用地问题,为露营地发展开辟一条适合的土地使用及管理办法。
2、注重主题开发和文化创意及娱乐产业的交融发展,植入IP,建立丰富的产品体系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健康休闲方式,需要突出其主体性才能唤起更多人的精神需求。露营旅游发展需要和文化创意产业交叉前进,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一个优美的故事、一部感人的电影、一项新的娱乐工具都可以为露营地提供好的题材、注入活力。
3、弥补人才缺口,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专业人才中,无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也好,体育专业也好,亦或者是数量群体庞大的户外拓展培训师,但从数量上讲,其实是可以满足这一人才缺口的,而制约他们从事这一行业的,是缺乏一种露营工作者工作自豪感及自然倡导者露营文化普及。如果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户外工作是一种非常健康和高大上的生活,那么也许这个人才缺口便能迎刃而解。
4、推进多规融合,明确发展规划,并在城乡一体化中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
在“旅游+”、全域旅游及多规融合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露营地具有契合多规合一的实施条件。积极引导“露营+乡村旅游”的模式,模糊城乡差别,实现产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减轻城市压力,繁荣乡村旅游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发生作用。
5、创新营销,引导消费者转变思维模式,让露营这种健康又贴近自然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从源头减少淡旺季悬殊的差距。
虽然露营旅游在中国是新型的业态,但在世界上已经非常成熟。全球化背景下,市场是没有国界的。露营旅游,面对世界上最大的自驾游和休闲露营需求,也面对国际露营品牌的直接竞争,供求落差和产业差距是全方位的,必须用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走完其他国家近百年的路程,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中国的露营旅游在未来的时间里还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如要有大发展、大作为,只是建设几千个营地是远远不够的,露营旅游成为主流旅游业态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只有当这种健康且贴近自然生活方式和理念深入人心,露营旅游的发展才会有真正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