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北京旅游学会、北京联合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第十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举办。由于疫情原因,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的形式,2500余人线上观看并互动。
据了解,本次论坛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旅游新消费”为主题,共分为四大板块,来自文化和旅游界“官产研学”的领导与嘉宾,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新消费,推动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热门话题展开交流和对话。
在谈到疫情冲击时,北京旅游学会顾问魏小安表示,2020年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这是全民压力测试,“2020年熬下来,2021年活下来,2022年火起来。”熬过来就能挺住,现在讲复苏,也只是阶段性复苏。魏小安认为,这次能扛住的企业,一是内容丰富,二是跨领域,三是轻资产运作,四是集团化运作,五是创新。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生了断崖式的冲击。但是,以终端消费牵引,生活场景营造为特征的新型智慧旅游时代将开始来临。
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陈国强表示,后疫情时代,如何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文化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趋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吴必虎认为,北京市文物空间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文物活化利用还不够,“很多文物保护的房子是关着”。他还认为,北京已经进入到城市周边居住旅游迅速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北京还应做好区域合作。“环首都旅游经济圈,天津、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2小时可达圈,都应该纳入北京首都旅游圈,这样他们对北京更支持。”
关于北京市旅游发展,北京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粤表示,目前,北京市5个区纳入全国全域旅游建设示范区,郊区在此方面非常积极。她说,2019年北京旅游收入超过6000亿,旅游消费占到社会商品零售25%左右,但是旅游投资只占到投资增加值一成,旅游投资有着巨大的蓝海。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产业弹性用地规划,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此外,今年适逢北京旅游学会成立40周年。本次论坛还举行了纪念北京旅游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老中青三代首都旅游学界代表将共聚一堂,回顾学会40年的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共同为北京旅游新发展献计献策。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